江苏农业学报 /oa 一个水稻全生育期卷叶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1001 水稻卷叶突变体是研究叶片发育机制和培育理想株型品种的重要资源。本研究以1个可稳定遗传的卷叶突变体(暂命名为rl-z)为试验对象,对其开展表型鉴定和基因定位。表型鉴定结果显示,突变体rl-z的叶片在整个生育期均呈筒状内卷,与其野生型植株相比,突变体的株高、穗长、分蘖数、千粒重均显著下降。遗传分析结果表明,rl-z的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rl-z与籼稻品种扬稻6号杂交构建的F2群体进行基因定位,将卷叶基因定位于第9染色体的InDel标记JY11至JY14之间,两标记之间物理距离为38.5 kb,此区间内仅有1个预测基因(RL9,LOC_Os09g23200),该基因编码GARP转录因子。对RL9进行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在第1个外显子103 086~103 121处缺失36个碱基,同时在103 524处存在1个单碱基突变。基因定位结果说明突变体rl-z的卷叶特性可能是由于RL9基因突变导致GARP转录因子功能异常引起的。 2024年11月30 00:00 2024年11期 1985 1991 1186892 余波,林添资,景德道,孙立亭,曾生元,李闯,钱华飞,杜灿灿,胡庆峰 大豆主要生育期基因型鉴定与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1002 大豆是光周期敏感作物,大豆的生育期除了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还受到遗传因素的调控。目前的研究发现,调控大豆开花和成熟的位点包括E1~E12和J基因,其中E1~E4是调控大豆开花和成熟的主要基因。本研究鉴定了250份大豆材料的E1~E4基因型及开花、成熟表型,通过关联分析发现,E1、E3基因与始花期、成熟期间的关系最密切,显性的E1、E3基因均有延迟开花的作用,隐性变异由于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导致开花提前。结果显示,大豆基因型组合可分为10组,分别为e1-nle2e4、e1-nlE2E3e4、e1-nle2E4、e1-nlE2E4、e1-asE2E4、e2e3e4、e1-ase2E4、E1e2E4、E1E2e3e4、E1E2E4,不同基因型组合决定了大豆生育期的多样化和对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本研究结果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分子模型,对于培育特定生态区的大豆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1月30 00:00 2024年11期 1992 2000 1343821 刘念析,钱雪艳,邱红梅,刘月,厉志,刘佳,王英男,谭化,刘晓冬,王玉民,董英山,李玉秋 黑果枸杞SPL转录因子家族成员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1003 SPL(SQUAMOSA promoter-binding protein-like)家族成员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为探究黑果枸杞SPL家族基因在盐胁迫下的耐盐分子机制,本研究对其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了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从黑果枸杞转录组数据中共筛选出20个SPL基因家族成员,分为8个亚家族,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SPL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20个SPL蛋白均具有SBP保守结构域。黑果枸杞SPL家族蛋白质相对分子量为15 296.08~130 310.8;等电点为5.64~9.65;总原子数为2 106~18 214;氨基酸数量为133~1 176 aa;脂溶指数为46.35~87.53;均为亲水性蛋白质和不稳定蛋白质。黑果枸杞SPL家族蛋白质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占比较大。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不同器官中黑果枸杞SPL家族基因具有不同的表达趋势,LrSPL9在根和叶中均为高表达。该研究结果可为黑果枸杞SPL基因家族成员盐胁迫响应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024年11月30 00:00 2024年11期 2001 2012 5848324 刘筠<sup>1,2</sup>,郭毅<sup>2</sup>,李效雄<sup>3</sup>,胡晓桐<sup>1,2</sup>,马瑞<sup>1,2</sup>,杜雨<sup>1,2</sup>,贾西贝<sup>1,2</sup>,柳迪<sup>1,2</sup>,马彦军<sup>1,2</sup> 含抗白粉病基因PmV小麦-簇毛麦补偿性插入易位系Dv6-IT2的创制与鉴定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1004 白粉病是中国小麦主要病害之一。抗白粉病基因PmV和Pm21是来自不同簇毛麦种质的同源基因,分别以T6V#4S·6DL和T6V#2S·6AL易位系的形式被育种利用。Pm21基因在中国已得到广泛应用,而作为其后备抗源的PmV基因却极少被利用,主要原因是T6V#4S·6DL易位染色体的外源片段过大,在亲子代传递率低,育种利用困难。创制含PmV的补偿性小片段易位是提高传递率、减少外源基因冗余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利用均携带PmV基因的顶端易位系Dv6T25与近着丝粒易位系Dv6T36杂交,根据外源重叠区重组原理,在F2代分离群体中筛选出1个携PmV基因的补偿性中间插入易位系Dv6-IT2。利用簇毛麦参考基因组序列信息进行标记加密分析,结果表明易位片段双侧断裂重接位点分别介于35.1~36.3 Mb和85.1~85.3 Mb,外源易位片段长度约为50 Mb。将Dv6-IT2与大面积推广品种扬麦23杂交构建F2分离群体,标记结果显示,抗感比符合3∶1分离比,说明PmV基因在新型易位中可正常传递。本研究成功创制了Dv6-IT2,将促进PmV基因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的利用。 2024年11月30 00:00 2024年11期 2013 2020 1860870 万文涛<sup>1</sup>,赵霈泽<sup>1,2</sup>,陈甜甜<sup>1</sup>,王玲<sup>1</sup>,汪尊杰<sup>1</sup>,张旭<sup>3</sup>,陈一鸣<sup>3</sup>,别同德<sup>1</sup>,赵仁慧<sup>1</sup> &nbsp;基于改进YOLOv5n模型的农作物病虫害识别方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1005 &nbsp;针对模型对复杂场景下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精度低、模型参数量大的问题,本研究对轻量级YOLOv5n模型进行改进。首先,在YOLOv5n模型的骨干网络中加入坐标注意力模块,使模型关注检测目标及其位置,减少复杂背景对模型的影响。其次,引入加权的双向特征融合金字塔网络(BiFPN),减少小目标信息丢失,提高了模型的特征学习能力。最后,用损失函数SIoU代替损失函数CIoU,在不改变模型参数量的情况下,提升了目标检测精度。在无人机采集到的玉米病虫害数据集上,本研究提出的AgriPest-YOLOv5n模型的<a href="mailto:mAP@0.50">mAP@0.50</a>达81.32%,在Jetson Xavier开发板上检测速度达到77 FPS,模型大小为1.63 MB。改进后的YOLOv5n模型能够满足轻量化的要求,能够实时、准确地识别复杂背景下的农作物病虫害,本研究结果可为病虫害精准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2024年11月30 00:00 2024年11期 2021 2031 3535645 承达瑜,赵伟,何伟德,武择鹏,王建东 种衣剂与地膜覆盖对盐碱地大豆增产的协同效应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1006 为了提高盐碱地中大豆的耐盐性并增加大豆的产量,通过大豆萌发试验筛选种衣剂的最适活性物质组成及最优配伍质量浓度,制成耐盐促生型种衣剂,并分别开展大豆苗期穴盘试验、与地膜覆盖相结合的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将筛选的水杨酸、抗坏血酸、脯氨酸和磷酸二氢钾各按3/4最适质量浓度进行配伍后,发芽率最高达到75.6%;在穴盘试验中,种衣剂处理的大豆幼苗有明显的耐盐性,种衣剂表现为促生作用,地上部干重较对照增加了25.21%,根系相关性状也均显著优于对照;在田间试验中,各处理的效果整体表现为种衣剂与地膜覆盖相结合处理(T3处理)>种衣剂处理(T2处理)>地膜覆盖处理(T1处理)>对照(CK);在T1、T2、T3处理下,大豆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0.88倍、12.64倍、25.97倍;地膜覆盖处理的耕层土壤可溶性盐含量较CK低25.76%~27.27%。由结果可以得出,将种衣剂与地膜覆盖相结合,不但减轻了土壤表层盐分的聚积、提高了大豆的水分利用效率,而且通过调节大豆的生理代谢,提高了其耐盐能力,增加了盐碱地的大豆产量。 2024年11月30 00:00 2024年11期 2032 2039 1196885 贺亭亭<sup>1</sup>,孙果丽<sup>1</sup>,薛晨晨<sup>2</sup>,何苏南<sup>1</sup>,朱小梅<sup>1</sup>,董静<sup>1</sup>,王凯<sup>1</sup>,张振华<sup>1</sup>,邢锦城<sup>1</sup> 轮作蒜(青蒜)对大棚连作芋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1007 为明确轮作蒜(青蒜)对大棚连作芋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芋连作、芋-蒜(青蒜)轮作的比较试验,分析了轮作蒜(青蒜)对大棚连作芋产量、品质及土壤细菌和真菌丰富度、多样性和属水平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芋连作相比,蒜(青蒜)轮作后茬芋产量、总淀粉含量和总多糖含量均有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铁含量显著增加,交换性钙含量无显著差异;被孢霉菌属(Mortierella)有益真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镰刀菌属(Fusarium)、枝孢属(Cladosporium)、新丛赤壳属(Neonectria)、链格孢属( Alternaria)和曲霉属(Aspergillus)等有害真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因此,蒜(青蒜)-芋轮作不但可以提高后茬芋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利于缓解大棚芋的连作障碍。 2024年11月30 00:00 2024年11期 2040 2045 1474677 刘德才,殷剑美,金林,王立,蒋璐,郭文琦,韩晓勇,张培通 氨基酸增值磷肥对黄褐土磷素有效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1008 为了明确氨基酸增值磷肥对黄褐土中的磷素有效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室内土培方法,设置不施磷肥(CK)、施普通磷肥(P)和施3种氨基酸增值磷肥[添加0.5%氨基酸的氨基酸增值磷肥(AP0.5)、添加1.0%氨基酸的氨基酸增值磷肥(AP1.0)和添加5.0%氨基酸的氨基酸增值磷肥(AP5.0)]共5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土层、不同培养时间土壤磷素有效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0~20 cm土层土壤从培养第7 d开始,AP0.5、AP1.0、AP5.0处理pH显著低于CK和P处理;40~60 cm土层土壤从培养第7 d开始,各处理pH显著低于CK,且都在第60 d达到最低值。土壤中有效磷和Ca-P含量与CK相比显著提高。不同深度土层中氨基酸增值磷肥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促进作用表现不一,总的来看,以5.0%氨基酸添加量的氨基酸增值磷肥作用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为小分子物质活化磷肥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4年11月30 00:00 2024年11期 2046 2052 1863646 程林,王宗亚,黄双双,邬洪艳,李俊,李瑞超 蚯蚓粪施用对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1009 为探究外源有机物料施用对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以蚯蚓粪作为外源有机物料,本研究设置对照(CK)、蚯蚓粪低施用量(V50)、蚯蚓粪中施用量(V100)和蚯蚓粪高施用量(V200)共4个处理,探讨施用蚯蚓粪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碳源利用情况、微生物群落组成以及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蚯蚓粪的滨海盐碱地玉米株高、生物量及产量显著提升;蚯蚓粪改良后滨海盐碱地土壤pH、盐分含量显著降低,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施用蚯蚓粪后土壤二乙酸荧光素水解酶、蔗糖酶、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香农多样性指数以及丰富度指数显著提升,对氨基酸、酚酸、碳水化合物类能源的代谢能力显著增强。此外,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蚯蚓粪重塑了滨海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脱硫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被孢霉属等功能微生物类群的优势地位明显提升;普鲁克分析结果显示,蚯蚓粪施用后滨海盐碱地玉米生长及产量的提升与土壤理化性状、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多样性的改善显著相关。综上,蚯蚓粪可以通过消减土壤盐害、碱害,增加土壤有机碳固持、提升养分供应,重塑微生物群落并提升其功能多样性,从而改善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促进玉米增产。其中,高施用量处理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改良及玉米产量的提升效果最佳,但单位有机物增产量有所降低。本研究结果对保障滨海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1月30 00:00 2024年11期 2053 2061 1400978 李云龙<sup>1</sup>,许益伟<sup>1</sup>,郁洁<sup>2</sup>,仇美华<sup>2</sup>,王绪奎<sup>2</sup>,左文刚<sup>1</sup>,单玉华<sup>1</sup>,柏彦超<sup>1,3</sup> 磁化水与矿源黄腐酸钾联合应用对红枣根际土壤水盐变化和红枣产量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1010 为探究南疆地区磁化水与矿源黄腐酸钾联合应用对土壤水盐分布、红枣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水磁化处理水平,副因素为矿源黄腐酸钾施用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磁化水与矿源黄腐酸钾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土壤储水量、含水率和脱盐率,磁化水与矿源黄腐酸钾联合施用对0~80 cm深度土壤盐分淋洗效果较好。当磁化水平相同时,随着矿源黄腐酸钾施用量增加,红枣新梢长度和新梢直径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85 d,M2F3处理(3 000 Gs磁化水平+75 kg/hm2矿源黄腐酸钾添加水平)新梢长度和新梢直径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lt;0.05)。并且M2F3处理红枣纵径、横径、单果重与产量表现最优。通过熵权-TOPSIS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水磁化处理条件下,综合评分最优的矿源黄腐酸钾施用量为89.44 kg/hm2,水未磁化处理条件下,综合评分最优的矿源黄腐酸钾施用量为110.60 kg/hm2。综上所述,推荐南疆地区采用磁化水滴灌结合75 kg/hm2矿源黄腐酸钾施用的组合模式栽培红枣。本研究结果为南疆红枣高效生产和盐碱地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4年11月30 00:00 2024年11期 2062 2072 1866822 李亚宗<sup>1,2</sup>,张金珠<sup>1,2</sup>,王振华<sup>1,2</sup>,李海强<sup>1,2</sup>,陈朋朋<sup>1,2</sup>,韩悦<sup>1,2</sup>,梁永辉<sup>1,2</sup> 丛枝菌根真菌对甘薯生物量、养分吸收和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1011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在低钾(K0)和高钾(K1)土壤中,分别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测定甘薯生物量和氮、磷、钾吸收量、根系分泌物。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能够显著提高甘薯根系干重和根系氮、磷、钾吸收量(P<0.05),根系丛枝菌根真菌定殖率与根系氮、磷、钾吸收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丛枝菌根真菌幼套近明球囊霉对甘薯根系分泌物中脂质和类脂分子、有机杂环化合物影响明显。在低钾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幼套近明球囊霉主要影响宿主植物膜转运蛋白、矿物质吸收;在高钾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幼套近明球囊霉主要影响宿主植物的植物激素合成、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甘薯丛枝菌根真菌定殖率、甘薯根系氮、磷、钾吸收量与环烯醚萜苷Caryoptosidic acid、6-反式-白三烯B4、白三烯B4、2-羟基-4-甲基戊酸、网脉碱、L-阿糖醇、托品酸、橙皮素、坎松醇F的相关性较强,这些代谢物可能在丛枝菌根真菌定殖甘薯根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有助于解析丛枝菌根真菌的促生作用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潜在生态功能,为丛枝菌根真菌在甘薯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11月30 00:00 2024年11期 2073 2082 2685005 袁洁<sup>1</sup>,吴晓晴<sup>1,3</sup>,石琨<sup>1,2</sup>,王磊<sup>1</sup>,纪程<sup>1</sup>,钟月华<sup>1</sup>,冯冰<sup>1</sup>,朱国鹏<sup>2</sup>,孙丽<sup>1</sup>,汪吉东<sup>1</sup>,张永春<sup>1</sup> NaZSM-5分子筛提高秸秆水热制备胡敏酸产率的机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1012 秸秆水热降解制备腐殖酸是一种重要的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但是该过程面临胡敏酸产率较低的问题。本研究拟通过在秸秆水热处理中加入NaZSM-5分子筛,探讨其对胡敏酸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NaZSM-5分子筛能够显著提高胡敏酸的产率,随着NaZSM-5分子筛硅铝比的提高,胡敏酸产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硅铝比为50的NaZSM-5分子筛能使胡敏酸产率达到16.04%。为了深入探讨NaZSM-5分子筛提高胡敏酸产率的机制,本研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核磁共振波谱、氨气升序升温吸附与脱附、模型化合物季铵盐吸附与脱附、红外光谱等表征技术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硅铝比(200、85)的NaZSM-5分子筛中存在低强度、中强度的Lewis酸性位点;随着硅铝比降低(分别由200、85降至38、25),中强度的Lewis酸性位点逐渐转变为高强度的Lewis酸性位点。在硅铝比为50的NaZSM-5分子筛中,中强度Lewis酸性位点的含量最高,中强度Lewis酸性位点能够有效稳定秸秆水热降解过程中形成的季铵氮结构(R4N),从而促进胡敏酸的生成。高硅铝比的NaZSM-5对季铵氮结构的吸附强度较弱,不利于其转化为胡敏酸,而低硅铝比的NaZSM-5对季铵氮结构的吸附强度较强,可能导致季铵氮结构过度偶联,进而降低胡敏酸产率。本研究结果可为提高秸秆水热降解制备胡敏酸的产率提供一种有效方法,从而进一步推动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2024年11月30 00:00 2024年11期 2083 2092 2579508 张志杨<sup>1,2,3</sup>,丁子萱<sup>1,2,3</sup>,冯迎辰<sup>1,2,4</sup>,徐文龙<sup>1,2</sup>,肖清波<sup>1,2,3,4</sup> 多高度无人机多光谱成像在枣树不同生育期LAI监测中的应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1013 为了实现枣树叶面积指数(LAI)的快速估算,使用无人机多光谱相机获取新疆阿拉尔垦区枣树3个生育期的冠层无人机影像,并在地面同步测定样本点的LAI值,以180种植被指数为基础构建模型,采用贝叶斯算法中的树结构Parzen估计器(TPE),提取最优特征组合并优化模型参数,实现模型性能的全面提升,对比分析各模型(CatBoost、RF、DNN、SVR)对枣树LAI值的监测能力。结果表明,(1)在相同飞行高度下,在坐果期的表现中,4个模型中TPE-CatBoost模型在60 m飞行高度的性能最好,决定系数(R2)为0.867 5,均方误差(MSE)为0.005 2;(2)利用空间插值法、TPE-CatBoost模型对枣树LAI进行分析,揭示了整体趋势和精确的局部分布情况。研究提出的TPE-CatBoost模型实现了垦区枣园枣树LAI值的有效监测,为垦区枣园的生长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参考。 2024年11月30 00:00 2024年11期 2093 2101 2352699 洪国军<sup>1</sup>,张灵<sup>1</sup>,徐恒<sup>2</sup>,喻彩丽<sup>3</sup>,黄玉芬<sup>4,5</sup>,范振岐<sup>4,5</sup> 基于YOLO-L的自然环境中澳洲坚果果实的检测和识别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1014 针对自然环境下果实重叠、相互遮挡和目标小的澳洲坚果果实检测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9模型的识别方法(YOLO-L)。首先,引入BiFormer注意力机制,该机制通过双层路由注意力机制实现了动态、查询感知的稀疏注意力分配,能够很好地捕获特征表征,增强网络对全局特征的关注度;其次,采用VoVGSCSP模块代替YOLOv9中的CBFuse模块,提高了复杂场景下小目标的检测效果;最后,将YOLOv9模型默认的损失函数替换成排斥损失函数,解决了果实排列密集和漏检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澳洲坚果果实检测的平均精度。通过消融试验和对比试验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发现YOLO-L模型的平均精度均值、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分别达到96.2%、92.3%、88.2%和90.2%。与YOLOv9模型相比,YOLO-L模型的平均精度均值提升了4.9个百分点。总体而言,YOLO-L模型能够在自然环境下准确识别被遮挡、重叠的澳洲坚果果实,且检测精度高。研究结果可为澳洲坚果产业的智能采摘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2024年11月30 00:00 2024年11期 2102 2110 4186469 林祖香<sup>1</sup>,王英东<sup>1</sup>,马荣<sup>1</sup>,韦云松<sup>1</sup>,李子文<sup>1</sup>,李加强<sup>1</sup>,何超<sup>2</sup> BVDV-2d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同义密码子使用模式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1015 本研究通过对腹泻犊牛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到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毒株进行分析,首次确认该毒株为BVDV-2d亚型,命名为22-Gansu-F3。通过病毒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本研究不仅探讨了腹泻犊牛肠道的病理变化,还分析了其同义密码子使用模式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在开放阅读框中,CpG二核苷酸的使用频率显著降低,并且在选择同义密码子的过程中,精氨酸对含CpG同义密码子的使用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为了进一步明确不同功能性蛋白质编码序列的同义密码子使用模式的遗传学特征,本研究比较了不同编码序列的同义密码子使用差异,发现Npro和NS4A的编码区在同义密码子使用上与其他蛋白质显著不同。此外,BVDV-2d型22-Gansu-F3毒株的不同蛋白质编码区在适应猪、羊和骆驼的同义密码子使用模式上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为这些动物体内病毒蛋白的翻译提供了潜在的物质基础。本研究结果为中国BVDV-2型的进化动态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并为预防该亚型成为中国主要流行亚型提供了早期预警。 2024年11月30 00:00 2024年11期 2111 2121 1904712 杨宣叶<sup>1,2</sup>,高明阳<sup>1,2</sup>,胡欣妍<sup>1,2</sup>,王进千<sup>1,2</sup>,王慧慧<sup>1,3</sup>,丁玉林<sup>4</sup>,曹小安<sup>3</sup>,马晓霞<sup>1,2</sup> 桉叶精油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肠道组织结构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1016 为探究桉叶精油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黄颡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在黄颡鱼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桉叶精油(L16处理、L32处理、L48处理、L64处理桉叶精油添加量分别为0.16 mL/kg、0.32 mL/kg、0.48 mL/kg、0.64 mL/kg),并评估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肠道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桉叶精油对黄颡鱼幼鱼生长和形体指标没有影响。桉叶精油能够改善黄颡鱼幼鱼肠道组织结构,其中L48处理和L64处理效果较好。L48处理黄颡鱼幼鱼前肠肌层厚度、中肠绒毛长度、中肠绒毛宽度、中肠肌层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L64处理黄颡鱼幼鱼中肠和后肠的绒毛长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同时桉叶精油能够提高黄颡鱼幼鱼肝脏和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中L48处理和L64处理效果较好。综上,在黄颡鱼基础饲粮中,桉叶精油较适宜的添加量为0.48~0.64 mL/kg。本研究结果可为桉叶精油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11月30 00:00 2024年11期 2122 2130 2375656 王文娟<sup>1</sup>,张曼<sup>1</sup>,韦良茄<sup>1</sup>,李萍<sup>1</sup>,谢明宏<sup>1</sup>,杨枝<sup>1</sup>,马陇鑫<sup>1</sup>,韦俊广<sup>1</sup>,郑云峰<sup>2</sup> 豇豆GATL基因家族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1017 为明确豇豆类似半乳糖醛酸基转移酶(GATL)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对32条豇豆GATL基因家族成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GATL基因家族成员密码子偏好以A/T结尾。豇豆GATL基因家族的有效密码子数(ENc)为39.29~55.77,平均值为51.06,同义密码子第3位G+C的含量(GC3)为34.10%~74.60%,表明豇豆GATL基因家族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较弱。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聚类结果与编码序列(CDS)聚类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偏倚分析(PR2-plot分析)、ENc-plot分析以及中性绘图分析可以看出,豇豆GATL基因家族密码子使用偏好主要受自然选择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豇豆GATL的基因表达和功能验证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11月30 00:00 2024年11期 2131 2139 2055464 曾春涛,梁俊杰,仇学文,张舒悦,程柳洋,吴才君 叶面喷施褪黑素对盐胁迫下西瓜幼苗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1018 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渍化是限制西瓜生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选用西瓜品种硒砂瓜金城5号为试验材料,分析叶面喷施褪黑素对盐胁迫下西瓜幼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褪黑素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西瓜幼苗造成的伤害,促进西瓜幼苗生长,提高盐胁迫下西瓜幼苗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其中,100 μmol/L褪黑素处理对西瓜幼苗盐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 2024年11月30 00:00 2024年11期 2140 2148 1529985 任元龙,马蓉,王晓卓,张雪艳 不同生育期杏树果实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及其在亚细胞组分中分布的变化与二者的关联性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1019 为了明确不同生育期杏树果实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含量及其在亚细胞组分中分布的变化与二者的关联性,在新疆6个杏果主产区设置试验点,采集杏树不同生育期的杏果样品,综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差速离心法等方法,分析样品及3种亚细胞组分中PAEs单体化合物的含量,进而探讨不同生育期杏果PAEs含量及其在亚细胞组分中分布的变化与二者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从样品中共检出8种PAEs单体化合物,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单体含量最高;不同生育期杏果中的PAEs含量,不同亚细胞组分中单体化合物PAEs的含量是变化的;在不同亚细胞组分中,DBP的累积量与占比表现为可溶性组分>细胞器>细胞壁,与其他单体的表现不一致;随着取样时间的增加,部分试验点杏果细胞壁中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累积量和累积量占比的变化与杏果中PAEs累积量的变化相近。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DIBP、DMP、DBP含量与细胞壁组分呈显著(P&lt;0.05)或极显著(P&lt;0.01)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0.41、0.55、0.55。由研究结果得出,可溶性组分占比高可能是导致杏果中DBP含量高于其他单体的原因,细胞壁可能是影响杏果中BBP、DIBP、DMP、DBP含量变化的主要亚细胞组分。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PAEs在杏果内的代谢、吸收过程提供参考。 2024年11月30 00:00 2024年11期 2149 2162 2455396 李玮,沈琦,古再丽阿依·司马义,张路思,贺云云,王伟 基于代谢组学及网络药理学分析不同品种芡实中活性成分及其对人糖尿病的作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1020 通过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不同芡实品种中的活性成分及其对糖尿病的作用。使用四极杆飞行时间液质联用系统(LC-QTOF-MS)、Metaboanalyst(https://www.metaboanalyst.ca/)和TBtools软件对芡实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通过PubChem筛选出芡实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使用Swiss预测芡实成分靶点,通过多种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取并集;绘制蛋白质互作(PPI)网络查找主要成分及核心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苏芡和刺芡中有153种在含量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的成分;从苏芡中筛选出12种具有缓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效果的成分以及578个潜在靶点,从刺芡中筛选出3种具有缓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效果的成分及226个潜在靶点;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苏芡中的靶点主要富集在糖尿病性心肌病、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并发症中的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信号通路,刺芡中的靶点主要富集在癌症的发病途径、脂肪细胞脂解的调控、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的成分均结合在靶点蛋白质的凹陷处,结合自由能均为负值,分子对接构象稳定。说明,苏芡在缓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方面较刺芡具有更好的效果。 2024年11月30 00:00 2024年11期 2163 2176 3259989 张青强<sup>1,2</sup>,马佳佳<sup>3</sup>,朱和权<sup>2</sup>,李勇<sup>4</sup>,李红领<sup>5</sup>,刘欢<sup>2</sup>,蔡为荣<sup>1</sup>,李春阳<sup>2</sup> 磁性介孔沸石复合材料对花生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富集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1021 本研究通过改性沸石介孔性能的方法制备新型吸附材料磁性介孔沸石,利用磁性分散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 (AFB1)的提取方法。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和磁性分析技术分析材料理化性质。结果显示,磁性介孔沸石复合材料Fe3O4/zeolite-b杂质更少、孔洞更多、内径更大且孔道结构更加明显,并且孔径大小集中、平均孔径较大,具有超强磁性;将磁性介孔沸石材料作为吸附剂,通过优化萃取条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花生样品中的AFB1。结果表明,当磁性介孔沸石的添加量为25 mg,pH为7,样品体积为1.0 mL,吸附时间为1 min,洗脱剂为乙腈,洗脱剂体积为3 mL,洗脱时间为3 min时,AFB1质量浓度为2.00~20.00 μg/L,目标物色谱峰面积与质量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为0.976 8,方法检测限0.05 μg/L,定量限0.16 μg/L。3种不同加标质量浓度(2.00 μg/L、10.00 μg/L、20.00 μg/L)下,AFB1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1.3%~92.6%,相对标准偏差为2.2%~3.4%。 2024年11月30 00:00 2024年11期 2177 2186 2106492 黄静<sup>1</sup>,王文婷<sup>1</sup>,张初署<sup>2</sup>,周海翔<sup>2</sup>,王冕<sup>2</sup>,唐月异<sup>2</sup>,朱立飞<sup>2</sup>,张建成<sup>2</sup> 水稻颖花形成机制及水分和氮素对其影响的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1022 颖花是水稻的生殖器官,颖花授精后,受精卵发育,籽粒开始灌浆。因此颖花数对水稻的产量和稻米品质有重要影响。每穗颖花数由幼穗发育前期颖花分化数以及幼穗发育后期颖花退化数之差决定。水稻颖花分化与退化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有关水稻颖花分化与退化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灌溉方式、氮肥管理和水氮互作对水稻颖花分化与退化的影响及其机制,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2024年11月30 00:00 2024年11期 2187 2192 988405 季杨贝贝<sup>1</sup>,王俊<sup>1</sup>,聂媛卿<sup>1</sup>,秦莉<sup>1</sup>,刘立军<sup>1,2</sup>